550年,高洋皇帝喝醉,一脸笑嘻嘻地扑向岳母。岳母见状,迅速一个闪身,连连后退。看着婀娜的岳母,高洋笑得越发渗人,他顺手拿起一旁的弓箭,瞄准了岳母的脸......箭矢擦着岳母的颧骨飞过,钉在廊柱上,箭羽还在嗡嗡震颤。岳母瘫坐在地,鲜血顺着脸颊往下淌,高洋却蹲下身,用靴尖挑起她的下巴:"当年我哥调戏我媳妇时,你不也笑着看吗?"酒气混着血腥气,在华丽的庭院里弥漫开来——这个刚建立北齐王朝的皇帝,早已不是那个断乱麻、退强敌的英主,酒精正把他骨子里的暴戾一点点熬成毒。谁能想到,这个黝黑矮胖、满脸鳞斑的男人,曾是高欢诸子中最被轻视的一个。母亲娄昭君总对着他叹气,说他不如大哥高澄俊朗,不如弟弟高湛机灵。有次高欢让儿子们理乱麻,别人都在耐心拆解,唯独高洋抽刀斩断,说"乱者须斩",那一刻父亲眼中闪过的惊惶,他记了一辈子。后来彭乐假装袭击,大哥吓得躲在柱子后,他却拔剑迎上去,直到把"刺客"押到父亲面前,才发现手心全是汗——他知道,只有比别人狠,才能在高氏家族活下去。登基前的高洋,活得像块捂不热的石头。大哥高澄调戏他妻子李祖娥时,他端坐在外间下棋,棋子落得平稳,指节却泛着白。高澄遇刺那天,他正跪在佛前念经,听到消息时,念珠都没断。三天后,他带着八千甲兵闯入皇宫,孝静帝看着这个突然挺直腰杆的"痴儿",才明白自己坐了多年的龙椅,早成了高洋掌心的玩物。建立北齐时,他站在邺城的城楼上,望着臣服的百官,突然想起小时候母亲嫌他丑,把他推到柴房里的那个雪夜。天保六年之前的高洋,确实配得上"英主"二字。他让衙门备着木棒,说"跑官要官者,打死勿论"。他主持编的《北齐律》,后来成了隋唐律法的骨头;他赤膊追契丹,风雪里跑了三天三夜,把十万俘虏押回时,靴子里的血都冻成了冰。突厥可汗在朔州被他打服,低头称臣时,他摸着可汗的顶戴,突然笑了——这顶帽子,比当年大哥高澄扔在他脸上的唾沫,要金贵多了。转折藏在南征的败绩里。十万大军折在陈霸先手里,七万甲士埋骨江南,他在朝堂上摔碎了传国玉玺,从此怀里揣的不再是兵符,而是酒壶。起初只是醉酒后脱了衣服在街上游荡,后来发展到穿女装、涂胭脂,抱着琵琶唱《玉树后庭花》。有次他把劝诫的大臣杜弼捆起来,亲手用长矛捅穿,说"让你再教训我",血溅在龙袍上,像极了他当年斩断的乱麻。疯癫是会传染的,尤其是在权力的催化下。他想起薛贵嫔曾是堂叔的歌妓,就砍下她的头揣在怀里赴宴,酒过三巡掏出来给众人看,说"这美人的眼睛,比星星亮"。后来还用她的腿骨做了把琵琶,弹唱时流泪说"可惜了这么好的嗓子"。他杀两个弟弟时,命人把他们扔进铁笼,亲自用槊乱刺,看着血从笼缝里渗出来,像极了小时候玩的"滴蜡"游戏。射向岳母的那一箭,不过是他疯癫日常的缩影。他摸着岳母脸上的箭伤。说"我妈当年拦我,我也把她胡床掀了"——娄昭君劝他别酗酒,被他一把推下床,摔断了肋骨。他看着岳母哭,突然觉得无趣,让人用马鞭抽了她一百下,说"这下公平了"。旁边的太监吓得尿了裤子,他却笑着把箭拔下来,用箭杆剔牙——这根沾了血的箭杆,比当年父亲赐他的匕首,握着手感更好。天保十年的春天,三十四岁的高洋已经喝得站不稳了。他看着十三岁的儿子高殷,突然哭了,说"你太弱,镇不住你叔叔们"。他拉着弟弟高演的手,眼泪混着酒液淌下来:"皇位你要就拿去,别杀我儿。"高演看着这个曾经让他畏惧的二哥,如今像团烂泥,突然觉得脊背发凉。高洋死那天,邺城飘起了桃花雪。有人说他是被酒烧死的,有人说他是被自己杀的鬼魂索了命。李祖娥捧着他的遗容,突然发现这个男人的脸,比小时候在柴房里看到的,还要苍白。多年后,高演夺了侄子的皇位,杀高殷时,据说天边响起了箭羽的嗡鸣——像极了那天,射向岳母脸颊的那支箭。这个从柴房走出的皇帝,用刀斩断了乱麻,也用刀斩断了自己的王朝。参考来源:澎湃新闻——邯郸历史人物——北齐文宣帝高洋